殡葬改革的目的是破除旧的丧葬习俗,积极推行火葬和节地生态安葬,文明节俭办丧事。县级殡葬改革工作,要实现这个目的,需要大力推进殡葬改革,建立五个殡葬改革体系,形成改革合力。
建立殡葬改革组织体系。建立决策层、协商层、执行层的层级组织体系。一是建立决策层的顶层运筹体系。由县委书记或县长任决策层的主要负责人,负责出台地方殡葬改革政策。二是建立协商层的中层参谋体系。由各相关职能部门构成,通过各部门充分协商,形成科学合理的一致性意见,报决策层决策。三是建立各执行层的联动体系。把决策层的决策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具体可分为三级,县级,就是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对决策贯彻执行;乡级,就是乡镇、街道党(工)委或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按照管辖区域对决策贯彻执行;村级,就是村(社区)党组织或村(居)民委员会,要在本村(社区)对决策贯彻执行,确保决策落地。
建立殡葬改革宣传体系。改革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群众对新生事物都有一个接受的过程,做过细的法规政策宣传工作是提高群众思想认识的有效途径。一是建立宣传内容体系。宣传《殡葬管理条例》《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等国家、省、市级殡葬改革法规和政策,让群众明白殡葬改革是大势所趋;宣传县级出台的地方性政策,让群众知晓县委、县政府的坚定决心和惠民举措;宣传县殡仪馆、县公墓管理处的服务流程图和服务收费标准,让群众了解在县殡仪馆办丧和在县公墓区安葬的简便,和群众算好经济账,消除群众“在殡仪馆办丧和在公墓区安葬价格高、消费不起”的误解,积极引导群众集中办丧和集中安葬。二是建立宣传工具体系。通过层层召开宣传会,特别是各村(社区)要召开党员、组长、村(居)民代表会、户代表会和广播会,宣传殡葬改革的法规政策,宣传殡葬改革的目的和意义,宣传县委、县政府的殡葬改革举措,做到认识层层统一。利用电视、微信、手机报、网络、宣传车等宣传工具宣传殡葬改革,形成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使人民群众自觉积极地支持、配合殡葬改革。三是建立宣传人员体系。特别是对强制火葬区的村和社区,要明确宣传员制度,可以设立红白理事会的成员为殡葬改革的宣传员,到辖区各单位、各村(居)民小组、大型的商住物业小区宣传殡葬改革的法规政策,为群众现场释疑解惑。
建立殡葬改革管理体系。一是建立殡葬信息上报体系。各单位、各乡镇(街道)、各村(社区)要明确本辖区殡葬信息上报的分管负责人和信息员,单位分管负责人一般由分管政工、工会或办公室工作的负责人担任,信息员一般由政工、工会或办公室人员担任;乡镇(街道)分管负责人一般由分管民政的负责人担任,信息员一般由民政办人员担任;各村(社区)分管负责人必须由党组织书记担任,信息员一般由治保主任担任。二是建立殡葬执法劝导体系。实行联合劝导,各个县殡葬改革执法联合监察大队,各单位、各乡镇(街道)、各村(社区)相关人员都是劝导的责任人,要共同做好劝导工作。三是建立殡葬管理监控体系。实行协作监控,各个县殡葬改革执法联合监察大队负责全县殡葬管理监控工作的总安排、总协调;各单位负责本单位殡葬管理工作的监控;各乡镇(街道)负责本乡镇(街道)殡葬管理工作的监控;各村(社区)负责本村(社区)和埋葬地点殡葬管理工作的监控。
建立殡葬改革服务体系。一是建立殡葬服务设施基础体系。县级,至少建好“一馆一墓”,即建设一所功能齐全的殡仪馆,建设一处公墓;乡级,至少建好“一所一墓”,即每个乡镇建设一所乡镇集中治丧场所和一处乡级农村公益性公墓;村级,至少建好“一堂”或“一墓”,即一个村(社区)单办或多个村(社区)合办,建设一个骨灰堂或一个村级农村公益性公墓,提高集中办丧率和集中安葬率。二是建立殡葬服务项目需求体系。除开展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基本殡葬服务项目外,还可以开展选择性的殡葬服务项目,满足群众多方面的殡葬服务需求。三是建立殡葬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开通二十四小时殡葬服务热线,开展全天候服务;明确行业要求和服务职责,开展标准化服务;将服务项目、工作流程和收费标准进行公开,开展规范化服务;禁止迷信治丧和闹丧游丧,倡导移风易俗和厚养薄葬,开展文明化服务;建立“互联网+殡葬”的电子管理系统,开展信息化服务;从遗体接运、“一门式”告知、礼厅服务、护灵、遗体化妆、火化、骨灰安放安葬等方面打造亮点,开展品牌化服务。
建立殡葬改革保障体系。一是建立法治保障体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殡葬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国家应对条例进行修订和完善,进一步规范殡葬行为,为殡葬改革提供法治保障。二是建立财力保障体系。要逐步加大殡葬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力度,把惠民殡葬资金、殡葬工作经费、节地生态安葬等奖励补贴资金纳入财政年度预算。三是建立绩效保障体系。要将殡葬改革工作纳入县直单位和乡镇年度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范围,量化工作指标,细化工作任务,强化工作责任,确保殡葬改革工作持久、深入推进。